2024年全國兩會將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國家戰略任務,中國新聞社推出《向新而行》系列專題片,聚焦科技前沿企業,展現中國科技創新力量。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開工建設十周年之際,中國新聞社、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福清核電聯合策劃,走進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現場,聚焦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通過與“華龍一號”建設運營、技術服務骨干深度了解、采訪交談,回顧“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工建設十周年歷程,闡述其在安全設計上的獨特之處,并分享“黃金人”操縱員的成長故事,以及“華龍一號”在產業鏈協同、國際合作、助力“碳中和”等方面的成果,深度展示這一走向世界的“華龍名片”。
“華龍一號”不僅是中國核工業自主創新的重大成就,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更成為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碳減排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報道原文(節選)
2025年,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迎來開工建設十周年。十年間,“華龍一號”以自主創新為引擎,驅動中國核電產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在核電發展歷程中刻下了屬于中國的深刻印記。
“華龍一號”是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里是“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的所在地。清潔的電能正在被持續穩定輸出。
2015年5月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落地福建福清核電基地,正式開工建設。核電站作為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工程量和施工難度巨大。
尤兵:像以前我們搞調試需要靠人工去做一些信號的模擬,我們開發了這樣一個反應堆保護系統的響應時間自動測試的一個裝置,這個在行業內屬于突破性的,從之前21天縮短到1天之內把這個工作能夠完成,提高了很大的效率。
王五妹:機組前后沖轉了12次,上行下行過程中干預的9次,這個振動的問題后面分析出來,振動的主要原因是軸向間隙的問題,在我們整個的這個干預(措施),直到最后,把這個振動(參數)降到了這個合格范圍內。
朱金剛:自“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運以來,始終保持安全穩定高效運行。截至目前,“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已連續安全運行超1000天。示范工程兩臺機組連續兩年保持“零非停”,累計發電近650億度。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綜合指數分別達到滿分,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以優秀的運行業績充分驗證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安全性和先進性。
林真:非能動主要是應對于事故工況下的,沒電的時候,反應堆里面本身還有很大的熱量,如果沒有控制好,有可能會發生很嚴重的事故。我們這個反應堆能利用它“非能動”的特性,它可以自動地把熱量導出來,確保這個反應堆不會發生很嚴重的事故。
楊文昕:在大學的時候就對運行特別感興趣,就覺得主控室里(有操作)盤臺在那兒,看著好酷,就像小時候看動畫片就跟操作機甲一樣,然后就想我以后一定要當運行操縱員。操縱員的責任會比較大,因為核電站核安全是第一位,我們是不允許出現人因失誤的,我們會有好多的工具去防止你出現這個人因失誤,因為總有話說“是個人他總會出錯”,我們就要避免發生人出錯的情況。
郭云生:我們技術服務現在主要的市場在國內,我們從人員培養上面,從生產準備上面,從調試準備上面,調試一直到后期的各個階段都會產生很多的技術服務。海外的技術服務,我們目前是巴基斯坦卡拉奇項目。幫助卡拉奇核電的兩臺機組分別達到了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指標的100分。
劉學春:從第一臺“華龍一號”落地福清,再到41臺機組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帶動上下游近6000余家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體系。“華龍一號”不僅成為中國核工業堅持自主創新、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成就,同時成為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更是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進一步助力全球能源轉型和碳減排目標的實現。
東海之濱,“華龍一號”機組巍然屹立,澎湃電力穿越山海,點亮萬家燈火。站在新的起點上,“華龍一號”正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向新而行,開啟核電發展的新篇章,為全球清潔能源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