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政協委員,中核工程董事長、黨委書記徐鵬飛
核電作為安全、高效、穩定、可大規模應用的清潔能源,對于優化我國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當數字化席卷各行各業時,“核電+數字化”將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乘著數字化的東風,核電發展將迎來哪些機遇?就上述熱點問題,記者在全國兩會期間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核工程董事長、黨委書記徐鵬飛,他認為,推動核工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是實現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核電的數字化也將帶動全產業鏈的整體升級
2024-03-11
秦山核電核能供熱項目入選2023“雙碳”杰出貢獻案例
12月4日,2023碳達峰碳中和創新創造大會在海南博鰲舉辦,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征集與評定工作,2023“雙碳”創新示范案例在各方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企業的見證下在大會上發布。中核集團中國核電秦山核電核能供熱2023“雙碳”杰出貢獻案例。
2023-12-09
中核集團副總經理申彥鋒 | 為區域國家合作伙伴提供核能一體化解決方案
【亞太電協大會】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申彥鋒:為區域國家合作伙伴提供核能一體化解決方案
2023-10-23
上海核工院參加IAEA年度大會與氣候變化大會,闡述核能發展中國力量
近日,上海核工院積極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多項重要活動,分享中國核能行業的技術創新、發展成就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闡述了核能發展的中國力量。
2023-10-14
國家能源局組織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
6月2日,由國家能源局主辦,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中國能源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儀式在京舉行。《藍皮書》全面闡述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理念、內涵特征,制定“三步走”發展路徑,并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總體架構和重點任務。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兵出席會議并致辭,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發布《藍皮書》。
2023-06-02
中廣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5月26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出席活動。
2023-05-27
東方電氣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5月11日,東方電氣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活動在成都總部園區舉行。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俞培根,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彥軍出席活動。
2023-05-13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5月5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股票代碼:601985)投資控股福清核電5、6號機組正式通過竣工驗收。
2023-05-05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稱贊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核能努力
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總干事拉斐爾·格羅西 (Rafael Grossi) 周三發表了視頻演講,強調需要清潔和負擔得起的可持續能源來應對最嚴重的氣候變化。格羅西對中國努力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表示贊賞,并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在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包括積極有序地發展核能。
2023-04-27
錢智民:碳達峰碳中和是推進我國能源安全的根本動力
4月7日,國家電投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應邀出席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人民日報社指導,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聯合主辦的2023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論壇,并做題為《碳達峰碳中和是推進我國能源安全的根本動力》主旨發言。
2023-04-11
韓國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以實現2050年凈零目標
韓國已經發布了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和實現 "綠色 "增長的藍圖,計劃削減煤炭發電,同時提高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的產出。
2023-03-23
為什么需要重啟核電?
國際能源署表示,要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核能容量需要翻一番。而核裂變是產生核能的過程,在產生豐富電力的同時,溫室氣體的排放基本為零。
2023-03-03
499.29億千瓦時!陽江核電2022年上網電量創歷史新高
2月14日,陽江核電有限公司舉行媒體座談會,通報過去一年安全生產、機組運營、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工作。據介紹,陽江核電2022年實現6臺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全年上網電量499.29億千瓦時,累計上網電量超過2800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
2023-02-15
“碳中和?”的關鍵:讓年輕人加入核能
對于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中,發揮核能的潛在作用不僅僅意味著招聘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還需要該行業鼓勵年輕人接受STEM,重塑公眾對核能的認知。
2023-02-03
三方面把握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意義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形成綠色經濟新動能和可持續增長極,顯著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效益,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