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規模最大的天然鈾產能項目“國鈾一號”示范工程生產出“第一桶鈾”

2025-07-13 09:26  來源:中核集團      鈾礦

7月12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中核集團 國鈾一號示范工程順利生產出第一桶鈾產品 。國鈾一號示范工程是我國產能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天然鈾產能基地,具有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特點。該項目于2024年7月12日開工建設,一年時間即生產出產品,創國內天然鈾產能項目建設新速度 。國家原子能機構系統工程司司長黃明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融辦副主任劉延軍,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軍利等調研了國鈾一號建...


7月12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中核集團 “國鈾一號”示范工程順利生產出第一桶鈾產品 。“國鈾一號”示范工程是我國產能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天然鈾產能基地,具有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特點。該項目于2024年7月12日開工建設,一年時間即生產出產品,創國內天然鈾產能項目建設新速度 。國家原子能機構系統工程司司長黃明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融辦副主任劉延軍,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軍利等調研了“國鈾一號”建設現場。

作為我國核地礦事業70年來規模最大的天然鈾產能項目,第一桶鈾成功下線標志著我國鈾資源開發正式邁入綠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時代,建成后將為國家能源安全與核工業發展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同時也將大幅度提升我國天然鈾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國鈾一號’示范工程是我國第三代鈾礦采冶技術體系的重大實踐成果。它構建了以‘綠色環保、遠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質高效’為核心的現代化鈾礦山生產要素,成功打造了新一代的智慧礦山標桿。通過采礦全流程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分析,實現了鈾礦開采的可預測、可控制。”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表示。

該項目突破了關鍵技術瓶頸,成功解決厚含礦含水層強還原礦體、低品位高滲透礦床、溶浸流場再造等砂巖鈾礦地浸開采核心技術難題。革新開發效率,研發“數字建井”技術,較傳統成井工藝,鈾浸出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構建智能體系,首創“數字原地浸出可視化高效采鈾”體系,顛覆國內傳統地浸模式,建立了“資源數字化管理+數字建井+可視化高效浸出”的精準高效新模式。提升資源回收,創新“定向”成井工藝,實現對地下鈾礦物的精準浸出,顯著提高資源回收率。

該項目引領了我國鈾資源開發產業模式的全面升級。首先是首創遠程智能管控。建成國內首個地浸鈾礦山智能化遠程管控中心,將傳統生產運行模式升級為“千里之外,一鍵采鈾”的遠程管控新模式。該系統集成工藝控制、生產數據收錄和視頻監控功能,大幅減少現場作業人員(自控人員可精簡一半以上),實現集中統一高效管理,為“智能化、少人化”智慧礦山建設樹立了典范。其次,驅動數據智能決策。 建立地浸大數據智能分析中心,通過對海量生產數據的采集、存儲和挖掘,精準分析抽注液量、鈾濃度及關鍵元素變化趨勢,預測浸出條件變化影響,并制定優化解決方案。這不僅實現了生產的精準控制和節能降耗,更為核心生產戰略規劃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強大支撐。中國鈾業負責人表示:“‘國鈾一號’示范工程的引領效應,將有力驅動我國天然鈾產業在技術創新、裝備研發、工藝優化等關鍵領域實現更大突破,全面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與國際地位。”

以往我國鈾礦開發主要集中在南方火山巖型、花崗巖型鈾礦,近二十年來,北方砂巖型鈾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由此,“中國鈾都”開啟了由南向北的大遷移。特別是在2023年,我國發布十大鈾礦找礦成果,預測超過280萬噸鈾資源,主要的鈾資源就集中在北方砂巖型鈾礦,其中鄂爾多斯盆地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鈾資源基地。

目前,全球核能迎來全面復興,我國在運、在建核電機組總規模居世界第一。“國鈾一號”技術將全面應用、加速推廣到松遼、二連、鄂爾多斯、伊犁等我國北方盆地鈾資源開發,支撐建成一批新的鈾礦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發展對鈾資源的需求。未來,“國鈾一號”技術將“走出國門”,推廣到世界鈾礦山,保障全球核電安全有序發展。

揭秘“國鈾一號”:

綠色智能技術如何重塑中國鈾業版圖

7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開建僅一年的“國鈾一號”示范工程就生產出了第一桶天然鈾產品——解鎖了鄂爾多斯盆地砂巖鈾海的無限潛能,奠定了“新鈾都”崛起的基石,為中國能源安全的“鈾盾”注入了最硬核的底氣……一幅以科技創新為筆、綠色智能為墨、國家需求為紙的恢弘畫卷,無疑將在內蒙古高原徐徐展開。

那么此刻,這一桶沉甸甸、金燦燦的“黃餅”究竟意味幾何?這背后,是怎樣的技術密碼撬動了北方砂巖“寶藏”?又引發了哪些深刻的產業變革?親歷中國鈾業技術四代躍遷的“老鈾業人”、中國鈾業總工程師蘇學斌,為我們揭開了這一工程的神秘面紗。

技術革命:點鈾成金,解鎖北方砂巖

記者(以下簡稱“記”):我們知道“國鈾一號”示范工程是“先進鈾礦采冶技術實踐”,它的技術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蘇學斌(以下簡稱“蘇”): 它是一次系統性的技術躍遷,其核心在于“綠色、高效、智能”三位一體。首先說他的綠色在于對環境的“近零影響”。  我們采用環境友好型的原地浸出(地浸)技術。簡單說,就是像“打點滴”一樣,將特制的溶浸液通過注液井注入地下礦層,在地下直接溶解礦石中的鈾,再將富含鈾的溶液抽回地表處理。全程不開挖巷道、不破壞地表生態、無放射性廢渣排放。特別是CO?+O?地浸新工藝的應用實現環境影響最小化。這徹底顛覆了傳統“先破壞、后治理”的礦冶開發模式,實現了開發與環保同步進行。

第二要說的是高效快浸快采。 比如數字建井技術,通過精準設計和施工,使鈾浸出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了一倍以上,真正實現了“快浸快采”。我們創新的“定向割縫”過濾器工藝,能精準控制溶浸液流向,像“導航”一樣讓溶浸液只流向目標礦層,既提高了資源回收率,又避免了對周邊地下水的影響。還有“動水位智能測算”技術,無需額外工具就能實時掌握井下動態,優化生產調節。這一系列創新極大提升了我們的采冶效率,穩穩支撐起“單體千噸級”的產能。

第三,智能遠程掌控。 我們建成了國內首個地浸鈾礦山智能化遠程管控中心。在千里之外的公司總部,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就能對內蒙古的巴彥烏拉、通遼錢家店等鈾礦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和操作,真正做到了“一鍵采鈾”。現場作業人員大幅減少,自控人員精簡一半以上。無人機智能巡檢覆蓋100%采區和供電線路,配合北斗定位,異常報警、視頻融合分析全自動完成。水冶環節基本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程度國際領先。

記:僅用一年就試生產出第一桶鈾產品,這個速度遠超常規,秘訣是什么?

蘇: 速度背后是技術積累與模式創新的雙重爆發。先進技術體系的核心——鈾煤協同開采、數字建井、可視化高效浸出、遠程智能管控等,在“國鈾一號”之前已進行了大量研發和小范圍應用驗證。這次是集大成式的工程化示范。

模塊化、標準化是關鍵。 我們將成井工藝、關鍵裝備形成了標準化體系,像搭積木一樣高效建設。同時,項目管理、施工組織依托強大的數字化平臺,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協同效率。過去礦山建設動輒數年,現在一年建成千噸級大礦,這是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深度融合的成果。

格局重塑:北方崛起,“新鈾都”扛鼎

記:我國鈾資源開發經歷了“由南向北”的戰略轉移,“國鈾一號”在這個轉移中扮演什么角色?它被稱為“中國新鈾都的核心”,如何理解?

蘇: “國鈾一號”是這場戰略轉移的關鍵落子。過去,我國鈾礦主要在南方,依賴花崗巖型、火山巖型鈾礦的開采,規模小、分散、環境成本高。近二十年來,北方砂巖型鈾礦找礦取得歷史性突破,預測資源量288萬噸,潛力巨大,內蒙古更是主戰場。“國鈾一號”作為首座單體千噸級地浸鈾礦山的成功投產,用實踐證明了北方巨量砂巖鈾資源可以被綠色、高效、規模化開發!它驗證了先進地浸采鈾技術的成熟可靠,掃清了大規模產業化的技術障礙。

說它是“核心”,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產能核心, 建成此礦產能全國最大,是絕對的壓艙石;技術核心, 它應用和驗證的綠色智能技術、數字化標準體系……將成為我國未來北方砂巖型鈾礦開發基地復制的技術藍本;模式核心, 它首創的遠程智能管控模式、大數據智能決策模式,為構建現代化、集群化的“新鈾都”管理模式樹立了標桿。

未來,芒來、巴彥烏拉……等后續建設的一批北方砂巖型鈾礦基地將在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智能化平臺支撐下高效協同,形成中國鈾業的“北方力量”。

記:“國鈾一號”示范工程為核心的 “新鈾都”與以江西為代表的南方“老鈾都”已經大不相同了吧?

蘇: 這是生產力和產業模式的代際跨越。從技術代差來看,“老鈾都”以第一、二代常規硬巖開采技術為主;“新鈾都”以第三、四代綠色智能地浸技術為標志。而且,從新到老我們完成了產能規模躍升,我們已經從南方百噸級分散小礦,升級為到北方千噸級、單體千噸級大基地集群;第三還是要強調綠色智能,新鈾都將綠色發展、智能開采融入基因,環境友好、自動化程度高、數字化管控深;最后從資源類型看,我們的主戰場從南方硬巖轉向北方砂巖,資源稟賦更優,開發更可持續。

“新鈾都”的崛起,標志著中國在復雜砂巖鈾資源綠色智能開發領域走到了世界前列,極大提升了國家鈾資源的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國之大者:建倉囤糧,能源安全“鈾”屏障

記:您能否詳細介紹一下“國鈾一號”示范工程對提升我國鈾資源“自主可控”的具體貢獻?

蘇: 我們都知道鈾是核電的“糧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國鈾一號”示范工程及其所代表的內蒙古大基地建設,正在快速提升國產鈾的供給能力。后續千噸級項目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陸續建成,國產鈾的保障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

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先進技術大幅盤活了以往難以經濟開發的復雜砂巖鈾資源,這一從“無”到“有”的革新增加了國家鈾資源的可利用總量,顯著提升了資源自給率上限。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大規模產能建立在自己國土上,這是確保能源安全最堅實的底氣。

記:作為親歷中國鈾業幾十年技術變遷的科技工作者,您對這場以“國鈾一號”示范工程建設為標志的產業變革,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蘇: 最深切的感受有三點:科技就是硬實力。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拉肩扛”的土辦法,到面對北方砂巖“找得著、采不出”的困境,再到今天綠色智能地浸技術領跑世界,每一次跨越都是科技創新的勝利。“鈾煤協同開采”、“數字建井”、“遠程智控”這些技術突破,是幾代鈾業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

綠色是必由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深融入鈾業血脈。“國鈾一號”采鈾技術將綠色開采從理念變為現實,徹底改變了礦業形象,實現了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和諧統一。這是我們踐行國家戰略的責任擔當。

數字引領未來。 數字化、智能化不是點綴,而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從精準浸出到遠程管控,再到大數據決策,數字化已貫穿鈾礦開發全鏈條,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水平。

展望“十五五”,隨著更多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和新基地的建設,中國鈾業必將以更自信的姿態,為國家能源安全和核工業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國鈾一號”是一個里程碑,但更是一個新起點。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維度網

深圳核博會

中國核電網


推薦閱讀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萌白酱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6一13小幻女| 国产理论视频在线观看| 高能预警韩国双ts超美| 国产小鲜肉男同志gay| 色哟哟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十大最污软件下载| 热久久99影院|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欧美xxxxx性喷潮| 亚洲www在线| 日本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大尺度视频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忍者刺客在线观看完整中文免费版|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黄色大片在线视频| 国产人成午夜电影| 精品视频www| 免费又黄又爽1000禁片|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三级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高清**毛片|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